2014-09-17 10:23甲甲自问自答:经济为什么要/能增长?

按(dsA:14_0917)经济为什么要增长/为什么能增长?一是资本增值,而是技术创新,三是有效需求扩展。当然还有人口增长。参看 zaobao载:“经济日报社论:金融海啸六周年的省思”2014年09月16日 | 六年前,2008年9月15日,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告破产,正式揭开了世纪金融海啸的序幕。这过去的六年,不但为人类经济发展史留下了不寻常的一页,也为新世纪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提出了一个至今尚未获得满意答案的考题。 那一个月,真是惊心动魄。刚卸任未久的前美国联准会主席葛林斯班心有余悸地说,这是他进入职场以来所仅见;见过多少大风大浪,本身又是翻云覆雨的大投机家索罗斯则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美国财长宝森为了救市紧急方案,情不自禁向众议院女议长屈膝半跪。终于,在10月初,英国首相布朗采取了几乎是将银行国有化的方式,注资及控股银行,勒令银行向已成冰河的金融市场放款,总算控制住了快速恶化中的危机。与此同时,美国联准会主席柏南克解放思想,打破常规,采取了另类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印钞方式持续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西方金融形势在2009年第一季初步稳住,总算避免了一次类似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刚走出了加护病房的西方经济,众多经济学家即忙着研判未来经济复苏的态势,有乐观者猜的是V,不这麽乐观的猜的是U,悲观者则是L,也有悲观乐观交互出现的W,但经过了六年,看来均未料中,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走势,其实是像个名牌包:LV。L是指实体经济;V,是指资产市场。两者走势迥异,有时甚至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事后解读这样的异象,其实并不困难。关键的原因是,全球实体经济需求的严重疲滞。相对而言,在金融泡沫爆破前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炽热需求,其实是被金融杠杆及金融衍生操作出来的「假需求」。各国央行为了救市,为了刺激经济,采取各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是让愈来愈多的流动性流入到各种资产市场,从股市、债市到房市,而鲜少流入到需求不振的实体产业,这就导致了实体经济为L、资产市场为V的异象。 与此伴随的,则是各国决策当局的困境与窘境。因为所有的政策,不管是扩张的货币政策或积极的财政政策,始终都是在「需求面」中打转,因而不是担心失业率下不去,通膨率上不来,就是担心会不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恶化。另外,当然也担心宽松政策是否应适可而止,否则将会蓄积过大通膨反扑压力,但又担心中止宽松政策,稍见起色的经济会不会又掉头而下。 倒退80年,上世纪把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也曾难倒过当时的西方所有经济学家,不但搞不清危机为什麽发生,当然更想不出什麽针对性的有效对策。直到1936年,凯因斯的《一般理论》的出版,提出了对当时经济思潮而言,堪称是颠覆性的理论。将近一个世纪以后的现在,会不会出现类似的理论反思与理论革命呢? 今年上半年,法国青年经济学家皮凯提出版热销的《21世纪资本论》点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深层次病源,也即是贫富差距的持续恶化,以及哈佛大学前校长,着名经济学家桑默斯提出的「长期停滞论」等,会不会成为当前世纪性经济难题寻求解答的新线索,有待时间证明。 暂时撇开经济思潮与经济理论的可能发展,世纪金融海啸发生六年来,对全球经济、金融、社会乃至于国际权力格局的深远影响是已初见端倪了,未来走势当然是更值得关注,举其荦荦大者,例如:(1)「长期停滞」有无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会持续多久?需靠什麽因素才可望将其扭转?(2)受金融海啸刺激而加速步伐的人民币国际化,最终会不会导致全球国际货币的「三元鼎立」;(3)贫富问题在引发美国「占领华尔街」、中东及北非阿拉伯之春、台湾太阳花学运之后,还将如何发展?(4)美国渐失霸权地位,中美国力此长彼消,及全球权力格局的重构又将如何演变?…… 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纪金融海啸的「大历史」效应,亦可作如是观。


文章附图:

  • 经济为什么要增长/为什么能增长?一是资本增值,而是技术创新,三是有效需求扩展。当然还有人口增长。

      2014-09-23 21:37
  • 游客:匿名[111.194.144.*]

    举报

    “金融海啸六周年的省思”确实值得一读

      2014-09-18 06: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4-09-17 10:23甲甲自问自答:经济为什么要/能增长?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