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甲重阳按。(1)今早用谷歌搜索”汉字文化英国学者’得田惠刚一文,引用诸多国际国内名家名言赞汉字之妙 :精美,简洁,稳定而又富有弹性,延展性和包容性连接和理解古今中外文化信息和人类智慧最强大最方便的载体和工具。(2)甲甲重阳认为 这些也说明,人类主观感觉感受和思想只有通过文字符号才能外化,才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于是就成为文化基因。就是说,这种文字符号系统是反映和记录-传播客观与主观信息必需的;其一旦产生,又会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反过来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影响其观点态度和生命质量,健康状态。古今中外,概莫例外。(3)汉字系统是构建现代人本健康信息力发展智慧健康最有效的载体和工具之一,我们中国人千万不要顾了0,1,不屑汉字,顾了大数据,忘了大文化,顾了电脑和技术,忘了人脑和情感。(4)为此,我们需要发展人本健康信息学(Human-centered Health informatics,or HHinfcs),把所有人类健康相关的学科-学问-智慧以及支持支撑技术和工具连接起来,变成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能理解和应用的,个性化的健康保障健康促进的工具,简言之,成为发展家庭健康信息力的指南,形成技术手册。(5)学科不能自动转化为学问和智慧,技术工具也不是人人可以无师自通,一个新职业应运而生,这就是人本健康与现代家庭微服务(MC,micro-care),参见甲甲重阳连载博文。田惠刚原文,包括所引用的学者赞语全部转载如下,以飨网友。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纵横 田惠刚: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作者:[田惠刚] 来源:[《华夏文化》2003年1期] 浏览:[4814] 2013-05-13 汉字与汉语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一字一音的汉字不仅为适应单音节性的汉语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即就是在现代汉语中,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可以写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以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例如:天空、楼房、篮球场、现代化等等,其实与单音节词的表达法并无本质区别。事实昭然:汉字曾经很好地记录并扶持了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代汉语,现在同样也很好地记录并扶持了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 过去“汉字落后论”曾经风靡一时,废除汉字的呼声一度甚嚣尘上,有些过激的言论甚至出自一些名人之口。但时间和事实愈来愈证明:汉字虽然的确有难写、难记的缺点,但它的优点明显大于缺点,其历史的功绩更是不容抹杀。请看以下一些中外学者的共识: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说:“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语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种语言。在谈话中,如果有两个口语词发音相同,他们有时就求助于书面语词来说明他们的思想。但是这种代替因为可能是绝对的,所以不致像在我们的文字里那样引起令人烦恼的后果。汉语各种方言表示同一观念的词都可以用相同的书写符号。” 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说:“……这种描画符号而不是组合字母以书写的方法造就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它可以不仅是用几个短语而是用几个字就清楚明白地说出各种想法,而那在我们就必须口罗嗦半天还没有说清楚。” 著名自然科学学者李约瑟说:“的确这种古老的文字尽管字义很暧昧,却有一种精练、简洁和玉琢般的特质,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优雅,简洁而有力,超过人类创造出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任何其他工具。” 著名语言文字学者库尔马司说:“有些人……一直预言汉字将被更有效的字母取代。但是字母的胜利进军遇到中国的城墙却停下了脚步,因为在这里字母遇到了它最强劲、最有成就的匹敌者———汉字。汉字在东亚创造了一个广袤的汉字文化圈所以值得我们特别注重。” 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说:“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于中国人说来,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他们对本国古代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之故。”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至于汉语的文字系统,它的优点是双向度,容许较多的花样,因而能够节省篇幅,加快阅读速度。……汉字有很强的个性你要在一页上找什么字,眼睛扫到近处它就直盯着你呼之欲出。如果是字母文字,找起来就费事了。” 著名汉语专家朱德熙说:“汉字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通古今,通四方。古今字音差别很大。但由于字义的变化比较小而且两千年来汉字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对于说不同方言人之间的交际和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著名英语专家许国璋说:“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把两千年前的信息直接传输到现代。这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在这里有必要引入“文化圈”的概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格雷布内尔和施密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文化圈是一个地理上的空间概念,包含有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分。文化圈可有地理、部落、语言、宗教、民俗等多种划分形式。“汉字文化圈”是从语言文字角度楔入后的术语概念。在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字符辐射中心,其他国家越南、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和民族契丹、女真、蒙古、满等则是中心的辐射部分,其中越、朝、日三国为主要辐射部分,这种态势一直没有改变。 越南是中国的南部邻邦,自古与中国关系亲近,彼此历史文化实同一体。越南在两千多年前并无自己的文字。公元前2世纪左右汉字传入越南越南人将汉字称作“儒字”和“咱们的字”,并在社会生活中长期采用。13世纪初越南人创造出一种叫作“字喃”的新的字符,汉字的地位受到冲击。17世纪欧洲传教士为越南制定了拉丁化的越南语拼音方案,20世纪初被正式采用,汉字从此不再使用,字喃也成为一种死文字。不过至今越南语词汇中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源于汉字词。可见汉字和汉字文化对越南语言文化影响至深。 朝鲜和韩国是中国的东北部邻邦,自古与中国关系密切。朝鲜人使用汉字的历史稍晚于越南人。约在纪元以前汉字传入朝鲜半岛。4~5世纪时汉字成为高丽的书面语,并用来标记朝鲜语,叫作“乡札”,后来改为用汉字,和朝鲜文同时标记叫作“吏读”,后又改为在用汉字标记时夹用朝鲜文虚词等,叫作“口诀”。15世纪时朝鲜人创制了“谚文”,并与汉字平行并用。20世纪中叶北朝鲜决定不再夹用汉字,南韩则决定废除汉字,但因遭到韩国国民反对而不得不于70年代初恢复汉字教育。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东部邻邦,在历史上也与中国关系密切。日本人使用汉字的历史又稍晚于朝鲜人。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有三种说法:一为公元4~5世纪,二为公元285年左右,三为纪元初。日本人使用汉字的数量与朝鲜人相仿佛。公元9世纪初“万叶假名”问世,先是创片假名,后又创平假名,再后在对日本汉字的读音上,逐渐形成“音读”和“训读”两种方式,并造了少量日本汉字———倭字,从而形成了在书写中混合使用1945个当用汉字和两种假名的新的文字制度。 总的来说由于汉字先后传入越、朝、日三国,奠定了“汉字文化圈”的基础,使“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具备了多国参与的客观条件与文化特色。古语云:“越裳献雉倭人贡。”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中国南北来朝的盛况,同时鲜明地勾勒出“汉字文化圈”南北两翼的雏形。自此以后在古代中国周边汇合了三个文化近邻,彼此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地理单元———“汉字文化圈”,其间曾有辽契丹、金女真、西夏党项、清满等异族入圈,另有蒙古族形成外圈,现代再加上新加坡共和国,构成了“汉字文化圈”的丰富内涵。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公元907年契丹建国后仿照汉字创造了契丹文字,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前者是表意性文字或词符文字,其中有些直接借自汉字,后者则是表音文字,其方法由模仿汉字反切而得。女真族亦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公元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国,1119年金人仿照契丹字创制女真字,世称女真大字,二十年后又另创一种女真字,世称女真小字,因无史料留存,特点不明。女真族的后裔———满族在金国灭亡四百年后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实行满汉双文制度,最后满族语言文化完全融合于汉语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党项族亦系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1036年模仿汉字创制西夏字,分为单纯字和合成字两种,但无一字与汉字雷同。蒙古族亦系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使用蒙古文字,但其上层通汉字者颇多,平民百姓中懂汉语者甚众,曾建立元朝。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多语国家。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实行华文和英文并行的教育制度,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汉字文化圈”。不过华人数量在新加坡虽然一直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但过去华语和华文的地位并不高,直到20世纪后半叶这种状况才逐渐有了改变。新加坡曾长期使用繁体字,1969年后开始推行简体字,其中有一些与中国的简体字有所不同。1976年新加坡将与中国不同的简体字全部恢复原来的字形,并与中国的简体字完全接轨。 自古迄今,“汉字文化圈”成员国和准成员国在经济、贸易、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东亚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除四大发明外,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农耕种植技术和纺织、铸铁、治水、土木建筑、制陶、烧瓷等多项技术,以及布匹、绸缎、纸张、药材等物品,其他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输入优质稻种、槟榔、胡椒、冰糖、砂仁、竹木、香料、海产品、牲畜等物。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的文化内容有:汉字、姓氏、书法、文房四宝、儒家经典、佛经、文学作品、围棋、国画、雕塑、乐舞、历法、中医药术、卜筮占相之术等等。日本在中国隋唐时期向中国派遣了大量遣隋史、遣唐史和留学生,学习汉语和汉文化,极大地密切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写下了永志史册的篇章。 展望未来,汉字和“汉字文化圈”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汉字在本世纪乃至更远的未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圈”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地理单元和一种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它今后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可以预言,“汉字文化圈”今后必将以其无比丰富的内涵和无与伦比的光焰,充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辐射力,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外国语学院汉学院) 发表评论 请输入左则的验证码,再提交. 遵守本网提供的任何行为准则或其它通告; 保密您的服务账户密码; 如果您获悉与本服务有关的泄密行为,请立即通知我们。 自行配备上网和使用电信增值业务所需的设备,自行负担个人上网或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电信或移动通信提供商)收取的通讯费、信息费等有关费用。 保证自己在使用各服务时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数据发生变化,您应及时更改。在安全完成本服务的登记程序并收到一个密码及账号后,您应维持密码及账号的机密安全。您应对任何人利用您的密码及账号所进行的活动负完全的责任,本网无法对非法或未经您授权使用您账号及密码的行为作出甄别,因此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铁血网 | 国学新知 | 新学社 | 秦始皇网 |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 | 独家网 | 国学网站 | 中国学术论坛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网 | 联合早报网 | 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 | 草根网 | 万联数据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中华吟诵网 | 文化纵横网 | 企业网站建设 | 大学网 | 商君强国网 |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 善因文化 | 皇极经世论坛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订阅《新法家传真》及投稿:alexzhaid@gmail.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新法家微博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
游客:匿名[114.250.209.*] 举报 是的,"我们中国人千万不要顾了0,1,不屑汉字,顾了大数据,忘了大文化,顾了电脑和技术,忘了人脑和情感";但,我们中国人也不能顾了汉字,尊孔读经信神医,不屑0,1,忘了大数据,这也就没有大文化。人脑和电脑,文化和科技,一定要兼顾。  2014-05-08 05:45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4-02-11 11:01【原创】 汉字系统与智慧健康:人本智慧健康要兼通文理,中西结合,汉字系统是最有效的支撑体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