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医学健康学工程—人本/病本两条线的两套抗疫大数据20200324

艾问读《武汉复阳患者一家:母亲呼吸困难检测为阴性,父女无症状却是阳性》有感——
无疑,国内新冠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包括武汉在内,都已是零增长或零星增长,
增长主要来自境外输入,或其密接者。
但谁也不知道,无论从宏观(广大人群)还是微观(个别人),疫情,或迟或早,会不会卷土重来?
这里分享的故事和这个问题有关,是记者报道武汉一家人核酸检测结果的多次反复过程,
意在整个过程有无推诿(在腾讯新闻读到)。
对这种反复,
艾问认为,
我们要的是缜密的观察
是要积累多方面的数据
多角度学科甚至多学派的研究
不是要急着追责任
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的客观规律,敬畏反映客观规律的大数据
要尊敬每一位提供和研究有关数据的所有人
包括患者、医者、管理者、职业研究人员和业余关注者/研究者等方方面面的人士。
这里讲的数据,是包括人本/病本两条线的两套抗疫大数据。
1.这里说的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
以人是否躲得开病毒,
躲不开而接触了病毒的人是否得疫病是否扛得住为中心,
聚焦于人的抵抗力即接触了也不得病甚至不上身,
抗感染力即病毒上身也不被感染
免疫力即被感染了也可自行杀灭或清除病毒而不发病,
耐久力就是发病后可长期坚持消耗战,
存活力就是最后战胜病症,即使病危仍能活过来。
2.病本——着眼于病毒,以病毒为主线
研究其传播力、感染力、致病力、致死力,以及抵抗不利环境存活力
病毒的环境包括宿主体内环境,脱离宿主后的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等,
也包括人为的消毒环境,还包括病毒与宿主共同面对的环境因素如气温等等。
这两套大数据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需要多专业多角度的/缜密的/研究性积累,
才能形成资源,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价值,
人与(新冠)病毒作战要取得真正的主动权,要靠这两套大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挖掘,
这挖掘需要多学科、多专业
(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如病毒学、心理学、社会学,如化学、物理、生物学、统计学、信息学)多角度多种术语(例如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如替代医学、整合医学、循证医学和人本健康大数据医学,如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医学工程)的观察与思考,
由此带动的两套多种数据的获取、储存、汇交与整合,工作量浩大,
这将是一个崭新的抗疫科学工程——以抗新冠疫病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医学健康学工程,
可视为全民健康长寿大科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很可能成为是这个全人类健康大科学工程的第一战役。
中国人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这个全球全人类大工程第一战役的先锋(同时也建成了后勤保障部队),
并且在第一战役的第一阶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本土零报告,输入能控制,粗死亡率4%,
累计千万人口感染率略高于600(明显低于瑞典,相当于欧洲第三梯队),
但思想上丝毫也不能松懈,研究工作亟待进一步深入,进一步系统化,取得学术成果技术产品,
抗疫是全球合作,也是一种竞争,甚至斗争,绝不能从全球抗疫先锋的优势位置落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转化为前进的资源和支撑力量
这是全民的盼望,也是全民的责任。

原文如附图全文见链接O武汉复阳患者一家:母亲呼吸困难检测为阴性,… 来自@腾讯新闻收起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大数据医学健康学工程—人本/病本两条线的两套抗疫大数据20200324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