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周日,晴,有风
#全民健康信息场#
学习中医前辈的思想
缅怀中医复兴的守卫者
悼念张晓彤先生 | 中医复兴的守卫者
1998年,遵循先父崔月犁的遗愿,张晓彤先生创办了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传承与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完成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在内的18套传统经典中医古籍的编译与出版,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
在我们纪录片《千年国医》的筹备和拍摄过程中,张晓彤先生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而纪录中医有不少老粉当初是冲着我们采访张晓彤老师的几篇内容来的,因为大家看到了他对中医真诚的爱,哪怕以生命为赌注,依旧要声嘶力竭地呼唤:挽救中医,刻不容缓。
现在一上手就要讲中药的有效成分,连药典都是在写西方所谓的有效成分。人参叶子所含的人参皂甙,比人参还多。那意思就是以后生病了吃叶子,别吃人参了!人参叶子能有人参的疗效吗?那不可能。
现在的洋中药呼噜呼噜全进到中国来了。咱们东北的吉林参拿到南韩,经过包装就变成了韩国参,之后再以几十倍的价钱卖回来了。你们怎么能这样呢?
所以我跟周兵总导演商量着要做中医的纪录片,让《千年国医》来挽救中医,把真正的中医传播出去。因为这个事情真的是迫在眉睫了,而且难度非常大。从了解中医,理解中医,再去传播中医,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
中医背后高深的理论和完整的系统,你要是不懂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大夫,学个匠容易,学个医太难。因为中医要调整的是运动中的三个大圈子,人和自然的圈子:风寒暑湿燥火;人和社会的圈子:喜怒忧思悲恐惊;人自身的圈子:肝心脾肺肾。你要把这三个运动着的大圈子调和谐了,那真得有点本事。
我记得那应该是在2010年,我来到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平心堂,我的同事顾筠导演引荐,我有幸认识了张晓彤先生,第一次见面非常热情地鼓励我拍摄中医的纪录片。
15年前,我是一个中医小白,张晓彤先生和他的太太刘敏大姐非常耐心细致地给我普及和讲解了他们对中医的认识和体会,邀请我参加他们的中医文化与理论的培训讲座,他们对中医的热情,对中医文化传统传承的坚持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帮助我开始在学习中,一步步走进了中医文化的宝库。在他们的推荐中,我认识并采访了朱良春先生,还有樊正伦,朱步先,关庆维,徐文兵等一个一个名医先生们……
在此之后,跟张先生的每一次见面,几乎都会听到他对中医未来的希望和担忧。在面对我们的采访时,我记得他反复说:“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绝不是一般地说就是把经验总结出来,而是要把中医全套的理论体系从中医的每一个环节都强化起来,这样才行。教育得培养出正经的中医人才,更不能培养出李今庸老先生说的‘中医的掘墓人’”,“中医的命是什么?大家认为中医的命就是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化的内涵,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了多少功。大家都这样认为,那中医就不灭亡了吗?如果没有人信中医药了,中医药已经没有疗效了,全都西化了,不亡还等什么呢?中医真正的命是疗效啊!”
我记得10多年他就鼓励我去学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刘敏大姐还热心地安排我去跟诊樊正伦先生,开心,愚钝,偷懒的我没有坚持学习,愧对二位伉俪。我至今还珍藏着张先生送我的一方青田石印章,还有一方镇纸,上面刻着四个字:悬壶济世!
今天张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刘敏大姐发来短信:“我的丈夫,更是我人生的导师,张晓彤先生意志坚强,从发现喉疾到他离世整整12年了,疾病的折磨没有消弱他的意志,这12年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做了许多工作,他创立的‘优合文化’理念,为平心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不会辜负先生的期望,继承崔部长的遗愿,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服务!感恩朋友们对张先生的悼念,感恩朋友们对我的关爱!更感恩朋友们对中医,对平心堂的支持和帮助!”
我想我和我的同事们不会辜负张晓彤先生的期望和嘱咐,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一定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共同守护,共同推动!
我们从初发心到拍摄制作完成的,历经15年的纪录片《千年国医》也会在2025年和观众见面,到时我们会用这部作品再一次的来纪念张先生,感恩他对我们这部纪录片的支持与鼓励,帮助!怀念与敬重他对中医文化和中医事业传承发展的笃行和坚守!
《千年国医》总导演 周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悼念张晓彤先生—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