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8 12:52 【转载】 dsA15_0128不可低估文艺信息力,不论正负,文娱也是社会建设与发展之大事

改 编名著已在不经意之间演化为恶搞。恶搞本为金钱,何必乞灵名著?名著是文化基因的载体,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恶搞名著就难免发些负能量,对缺乏抵御力的青少 年影响甚大,家长、学校和社会治理主体不能不予以重视。刚读到的下面这篇博文论及此话题,不仅是谈金庸的神雕侠侣,也触及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为从小 喜爱美猴王形象后来又爱读金庸的读者,觉得此博文值得一读,特转录于此。原题及全文如下:
论“糟蹋原著”的一步之遥
  洪七公的初恋情人是谁?小龙女为何享受被人奸污?黄药师梅超风也玩师生恋?……这些“千古之谜”,都能在于正制片、编剧的2014版《神雕侠侣》中找到答案。

从看片到首播,2014版电视剧《神雕侠侣》一直惨遭吐槽,屡被拍砖。但这并不影响这出“狗血剧”的收视率,你越骂我,我越走红;就像臭豆腐,越臭越吃香。

先看主角。在2014版《神雕侠侣》中,且不说小龙女的形象、气质如何糟糕,单是她的发型,就被网友形象地比喻成“小笼包”,调侃成“鸡腿”……杨过直接被拍成了“韦小宝”,与众女配角关系暧昧,情感混乱。

2003年,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后记中写道:“杨过初出场时像韦小宝,后来像萧峰”,性格变化很大。“有些‘现代化’的‘聪明’读者觉得杨过很蠢, 不该苦等小龙女十六年”,应先娶绿萼,再娶程英、陆无双,然后与郭襄订情,握着郭襄的小手,在绝情谷等小龙女,如果小龙女不出现,就心安理得娶郭襄……

写到这里,金庸先生特意加了一个括号,在括号里面强调:“这样,杨过变成了‘聪明的’韦小宝!”没想到十年之后,“现代化”的“聪明”编剧于正,真的让“杨过变成了‘聪明的’韦小宝”!

再看配角。剧组引以为豪的,大约要数秋意浓、龙九、荷香等几位“于正原创人物”了。秋意浓是谁?金庸先生原着查无此人,于是于正就“原创”了一个,让她做了洪七公的初恋情人。估计连聪明的黄蓉也想不到,洪恩师原来还有一段罗曼史。

更让蓉儿想不通、猜不透的,是秋意浓这位准师娘,还与秋的情人洪七公、师兄龙九玩起了虐人的三角恋、宫心计。纵然洪七公身怀“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绝技,也奈何不了这种在“现代化”的“聪明”青年男女中流行的爱情游戏。

《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被改编、翻拍成电影、电视剧最多的一部小说。金庸先生多次表示,1983年陈玉莲、刘德华版是他最满意的版本。后来虽然也出了李若彤、刘亦菲这样绝美的“小龙女”,但对原着的胡编乱改、任意解构也越来越甚。

比如,1995年李若彤、古天乐版,杨过的断臂问题,原着砍的是右手,该剧却砍了左手;1998年吴倩莲、任贤齐版,小龙女的服饰问题,原着是一袭白 衣,该剧却一身黑衣;2014版,小龙女竟要求杨过一天想她600次……说得好听点,叫“颠覆”,叫“再创作”,叫“二度创作”;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 “胡扯”、“恶搞”、“瞎掰”。

近年来,《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着也被一些“现代化”的“聪明”编剧、导演重新“原创”出很多版本。他们遵循的“创作思路”、“创作原则”和 “创作规律”,多半也跟于正一路,都是清一色的“歪派”、“邪派”、“戏说派”、“恶搞派”、“大话派”、“无厘头派”。

“美猴王”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认为,“在娱乐至死的当下,文艺工作中出现了种种竭力回避爱国主义崇高价值的做法”,一些人“打着各种旗号颠覆历史,丑化古典名着中的角色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六小龄童版《西游记》重播了3000多次,正在申报“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国电视剧产量逐年攀升,2012年拍了1.7万集、2013年拍了1.5万集,年产量世界第一,质量却十分低下,精品更严重匮乏。

当人们对孙悟空爱上白骨精、武松爱上潘金莲、贾宝玉是同性恋、司马懿爱上女间谍这样的桥段津津乐道,试问,这样的《西游记》还是《西游记》、《水浒传》还是《水浒传》、《红楼梦》还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演义》么?

六小龄童还在博客中写道:“国家广电部门已经出台了有关规定,《西游记》等世界名着不能随意翻拍,尤其是不能戏说、恶搞,更不能利用所谓西游元素、人物进行颠覆、恶搞”;“要用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这并不是说,文艺创作不允许“发挥”,而是“发挥”应当有度。即便是“借题发挥”,也要围绕“题目”来。如果“自由发挥”,就不要“借题”了。既然“现代化”的“聪明”编剧、导演有那么强的“原创”能力,又何必挂名着的羊头、卖自己的狗肉呢?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改编不是瞎编,创作不是乱作。“创作”、“创新”要有底线,要有担当,要心存敬畏。演艺界封杀劣迹艺人的同时,也要严格限制和约束那些拉名着名作大旗移花接木、捎带私货、沽名钓誉的“争议艺人”和“问题艺人”。

金庸先生还在《神雕侠侣》后记中说:“天下学问深奥奇妙者极多,对于自己不懂的部分,如没有决心尽力去学习钻研,最好坦认不懂,不要去碰。”这句话,对那些“现代化”的“聪明”编剧、导演们尤其适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5-01-28 12:52 【转载】 dsA15_0128不可低估文艺信息力,不论正负,文娱也是社会建设与发展之大事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