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 02:46【转载】 海军论海战,甲午思甲午

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     甲午海战的硝烟散去近两个甲子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再复返,曾经遍体鳞伤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在此历史时刻,我们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意义何在?     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开拓走向未来,这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尤其是对待失败历史的正确态度。失败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当前,我们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在努力奋斗,在此历史关键时刻,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分析、正确评价、重新反思甲午海战那段屈辱历史有其特殊意义,以更宽的视野,从更高的层次,更科学、更全面、更深刻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这既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伟大民族应有的历史担当,更是实现“富国强军”和建设“海洋强国”,增强全民族海洋、海权意识的现实需要。     可歌可泣的历史悲歌     甲午海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海上侵略与反侵略战争。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海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其后的百多年间,英、美、日、法、俄、德、意、奥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9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84次,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越的抵抗和斗争。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策划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887年日本制定了《征讨清国策》,将侵略中国作为其主要战略目标,将北洋舰队作为其侵略的主要障碍,举国上下捐款建设海军,进行了全面战争准备,建立了战时动员和指挥体制,派出间谍反复深入侦查,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部队进行了严格的实战训练。反观清朝政府,依旧浑浑噩噩,不说战争准备,甚至连像样的战略指导都没有。分析战前形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日本侵略中国是既定的,这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侵略与反侵略性质。比较双方战前的所作所为我们也不难看出,此战胜败其实已有结果,清朝政府、军队,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失败有其必然性。在历次海上反侵略战争中,1894年爆发的甲午海战规模最大、最为激烈、最为悲壮,。     甲午海战是整个甲午战争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北洋海军投入了几乎所有战舰和兵力,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殊死较量,特别是黄海海战,中日双方主力战舰全部参战,激战持续时间近5个小时,北洋舰队在损失5艘战舰的情况下,死战不退,击伤日舰7艘,其中重创了包括日旗舰“松岛”号在内的4艘战舰,迫使日舰队先行撤离战场,削弱了日舰队实力,迟滞了日舰队行动,使日军进攻中国的作战计划一再做出调整。尽管最终北洋舰队在海战中失败了,但海战打破了日本战时大本营尽早获取制海权,直接投送兵力在直隶平原与清军决战的企图。     甲午海战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歌可泣的历史悲歌。海战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海军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在火力、机动力、毁伤力都不及日舰队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血战到底。邓世昌发出“吾辈从军为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誓言,是北洋舰队官兵群体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实际上,不仅是邓世昌,北洋舰队官兵大都抱有“与舰共存亡”的决心,与其他军队相比,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死战不退的是北洋舰队,战至最后的是北洋舰队,战至全军覆没的也是北洋舰队。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北洋海军的将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批优秀军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刻苦学习西方海军建设经验,努力钻研海军技术、战术,治军勤勉,作战勇敢,有的战死疆场、以身殉国,有的拒不投降、自杀殉国,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纵观世界海战史,一支海军舰队在一场海战中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甲午战败之后,腐朽没落的清朝统治者却把失败的罪责推到了北洋舰队头上,北洋舰队的将领成了战败的“替罪羊”。丁汝昌死后,清廷下令褫职籍,没收家产,将其棺柩加3道铜箍捆锁,涂黑漆,以示戴罪,并不准其下葬,以至17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时至今日,对北洋海军和北洋舰队的优秀将领仍有一些不实的指责,对此我们应当纠正,应当还他们以历史的公正。爱国主义应是中华民族永远弘扬的民族精神,崇尚和讴歌爱国主义应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     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结果     甲午海战是对晚清以洋务运动为主要标志改革的实际检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华民族在遭遇巨大伤痛和屈辱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海上“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威胁,且威胁不仅来自西方列强,也来自东方的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决心“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以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1874年侵略台湾,1879年吞并琉球,1882年和1884年两次进犯朝鲜。此后,便以中国为敌手大肆扩军备战,侵略中国蓄谋已久。面对这数千年未有之陆海大变局,中国一批有识之士以空前的忧患意识和超前眼光,审视思考中国的海防建设,谋划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起“军事自强”的洋务运动,特别是经过两次海防大讨论,增强了清政府大治水师、加强海防建设的紧迫感。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中国破天荒地有了一支在亚洲堪称一流的近代化海军舰队。这支舰队在人才培养、装备建设、基地建设、制度建设、教育训练、战术技术等方面全面依靠和学习借鉴西方,建军治军有许多新的特点和宝贵经验。这支舰队成军后,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威慑遏制外敌入侵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也一度迟滞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将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大大向后推迟。     但是,洋务运动是不彻底的改革,是只改器物、不改制度的改革,是不触及腐朽统治阶级利益的改革,是半途而废的改革。这种失败改革的结果,必然首当其冲地影响北洋舰队,使这支生长在封建落后、腐朽没落、封闭保守制度和一穷二白工业、科技基础下的洋舰队,先天性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同时,旧观念、旧体制、旧制度、旧军队的种种弊端与恶习也不可避免地束缚、影响着北洋舰队。     反观日本,明治维新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改革,日本为拓展其海外利益,举国节衣缩食建设海军。实际上北洋舰队成军之时,也是停止造舰、停止发展之时,日本利用这一宝贵时间以每年增建2艘主力战舰的速度赶了上来,到甲午海战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全面落后于日本的联合舰队。从某种意义上说,北洋舰队的失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结果,也是晚清政府改革失败的重要标志。     甲午海战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甲午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部分,日本在发动战争时,对能否战胜北洋舰队并无把握,因此,日本以是否战胜北洋舰队为基点制定了三套方案,包括战败以后固守本土的方案。为了战胜北洋舰队,日本进行了长期地精心准备,并确立了首先寻求海上决战,打败北洋舰队,夺取制海权的战略指导。黄海海战后,日本陆海并进、协同作战,辽东战役和山东战役都是以歼灭北洋舰队为主要作战目标实施的。因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对整个战争失败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从整个战局看,北洋舰队的覆灭基本上就是整个甲午战争的结束。甲午战败的后果是,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2亿3000万两白银,被迫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不仅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沦丧,而且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发展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从此中国深深地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世界列强纷至沓来,明争暗斗,强租军港,霸占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法国租借了广州湾,以西南为势力范围;俄国占据了旅大,以东北为势力范围;英国又租借了威海,扩大了对香港占领,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德国强租了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日本割占台湾、澎湖,以福建为势力范围。中国的海上国门洞开,海防荡然无存,权益被进一步侵吞,偌大的一个文明古国从此积贫积弱,被挤出了东亚的政治舞台,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被彻底改变。     甲午海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进一步唤醒了民族的海洋意识。惨痛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雪上加霜、更为深重的巨大灾难,带来的是痛定思痛的痛苦抉择,无数先进的仁人志士不惜牺牲生命,奋起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梁启超说:“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是从甲午之役始也。”接踵而来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民族的革命先行者们开始了民族自强的抗争与求索。此期间,唤醒民族的海洋意识是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海洋上的辉煌,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87年。但是,数千年来中国本质上是重陆轻海的,当近代西方海权思想迅速发展之时,中国依然禁锢于陆主海从,甚至只见陆地不见海洋的落后观念之中,从而逐步演变成一个闭关锁国、圉于大陆的国家,造成了整个民族海洋观念的衰落和海权思想的缺失。甲午战败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海洋和海军,认识到甲午之痛不仅仅是海军之痛,更是海防之痛、海权之痛。北洋海军将领刘冠雄说:“中国海岸线绵长,属于陆海交错之国,应当陆军和海军并重”,否则“势将无以自存,更无论称雄于今世”,陈绍宽说:“国家的强弱,全看领海权为比例,领海完全与否,全看海军。海权伸张,国家自然日臻富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慨,提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的著名论断。从晚清到民国,有识之士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思想,从而形成了新的海防观念。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宏大的战略视野重新创建人民海军,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之时,中华民族的海防思想才真正确立。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4-04/23/c_126421663_15.htm


文章附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4-09-17 02:46【转载】 海军论海战,甲午思甲午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