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4 02:21【原创】 芬兰,教改成功的世外桃源?

芬兰,教改成功的世外桃源? abstrat教改,尤其是高教改革,一直是全球难题,芬兰40年前的一场改革取得了成功,给人世外桃源的感觉。 full text芬兰,这个5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竞争力一直名列全球前列,高等教育体系和理念和我国迥然不同,也和鼓吹常青藤的美国高教体系(甲甲转载的于时语评论见附A.)有显著的差别,根本无焦虑。2004秋,笔者到芬兰访问偶遇一个“辍学临时就业”的大学生新生,下面是对话回忆,可以佐证。………….为了保证下步到瑞典的第一次访问行程不误,出发前夜特地预订了出租车。第二天一大早,笔者拎着行李来到附近法定的出租车停靠点(赫尔辛基出租车不能随地停靠),看到准时等在那里的司机是个少年,吃惊地问了一连串问题: 你有驾照吗?这车是你的吗?你应该是一年级大学生吧?为什么不上学在这里开出租?这少年出示了驾照,从容不迫地用流利的英语告诉我,这是他父亲的车,让我放心上车,………并和我就高教问题侃侃而谈。他说,您说得对,我本来已经进入一所大学,学自己从小向往的专业,但听了一段时间课,发现这不是自己真正喜爱的,于是中断学业,先开开出租车,同时寻找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方向。他告诉笔者:在芬兰,人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没有中国那样的统一高考制度,也没有由此引起的社会焦虑,虽然就业率不是100%,但人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不合适可以换,没有职业时可以享受失业救济;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兴趣,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愿望,发展愿望和兴趣是最大的动力。………笔者听了无言以对,这不是古人所神往的理想国或君子国吗?虽然这个偶遇的芬兰少年所说的,未必是对自己国家和社会的准确描述,很可能过于理想化了。但作为一个出租司机的儿子,能够对自己的国家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和满足感,确是极为重要的事实。这是我们中国一时难以达到的境界,也和美国的状况很不相同(附A)。。。。。。于是,笔者下决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探秘芬兰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的公共服务系统,特别注重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不是从书本等二手资料入手,而是先交朋友,在实践中体验体察,并将所见所悟和二手资料相互求证,设法和自己的远近朋友同事同仁分享。10年过来,收获可观。同时,信息技术更是空前大发展,博客等网络工具大普及,甲甲重阳新华博客就是也成为讨论教育改革和信息力增长方式的一个最简便的专用工具,后附A.B.C.是三个角度的信息。。。。 ——————————————— 附A.甲甲重阳转载 zaobao专栏论美国大学教育困局:1%常青常赢,99%日益贬值;300万中国赴美留学生须知。 作者:于时语(2014年06月26日) 全文如下: 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据中国教育部统计,到2013年底,中国海外留学人数已经达到300万。最大的去向是美国,成为美国外国学生的最大群体。不仅九成以上是父母家庭出钱的自费生,而且本科生增幅超过30%,增加最快。按照这一趋势,本科生不久就会成为留美学生主体。这一热潮的重要原因,是大批父母对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满,而认为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远为优越。 可是自从新世纪以来,美国自身的本科大学毕业生,出现持续的“贬值”现象,而且日益严重。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的最新报告,从2000年到2013年,美国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分别下降了6.7%和8.1%。奥巴马总统前顾问、哈佛大学劳工问题权威劳伦斯·卡茨(Lawrence Katz)新近向《纽约时报》承认:美国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每况愈下,越来越多毕业生被迫高阶低就,进入原来非大学生从事的低档低薪职业,诸如服务性行业,是个“令人担忧的麻烦趋势”。大学毕业生的低薪、高失业率和高学费贷款债务,也是回家与父母同住、成为“啃老族”的美国年轻一代大幅度增多的主因。 美国大学生的不断“贬值”,除了显示美国社会分化和中产阶级沉沦,开始触及高教育群体,也证实了不少美国教育学者的研究结论:大多数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其产品日益不能适应新世纪知经济的需求。尽管如此,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愿意付出昂贵费用,送子女去接受这种质量不断下滑的本科教育;甚至可以说,对于教育经费遭到不断削减的许多美国二三流大学,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填补预算亏空的最大财源。这是个发人深省和令人反思的现象。 一个比较全面的图像,是如同整个美国社会,美国教育界也出现了1%顶尖与99%普通学校的强烈分化。卡茨教授便指出,在普通大学毕业生行情不断下跌的同时,精英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上却继续风光。这里的精英大学(elite colleges),指的是常春藤、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私立名校,以及像伯克莱大学那样的名牌州立大学“旗舰”校园。 进名校才是关键 所以美国新型的社会竞争中,是否获得大学教育,已经不足以成为维持中上阶级社会地位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能够进入常春藤名校和其他“重点大学”,进而获得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研究生学位,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地位的成功。我数月前评论美国亚裔和华裔的教育成就时已经指出:美国激烈的教育竞争因此日益政治化。 最明显的例证,是名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招生中,黑人和拉美裔享受的特殊“平权”照顾,以中国教育术语,不妨称为“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遭到越来越大的政治和法律挑战,有关案子不断打到最高法院。在最高法院保守派掌握多数,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日渐沉沦的白人群体的冲天怨气之下,这一“加分”政策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来日无多,这是对亚裔和华裔十分有利的发展。 但是政治势力强大的黑人,以及人口迅速增长的拉美裔,正在运用其他政治手段来维护教育特权。年初加州SCA5提案是个典型,企图通过公投来恢复对黑人和拉美裔的“加分”照顾,终于在加州亚裔,尤其华裔全面政治动员和反对之下遭到暂时搁置。 在纽约新选“极左”市长白思豪的鼓励下,若干纽约州议员新近提出议案,要求改革纽约市八所公立“重点高中”现有考试入学招生制度,是用政治手段来干预教育竞争的最新事例。这是因为纽约现有制度做到了“分数前面,人人平等”,两年前还获得当时市长彭博的高度赞扬。这里牵涉的几所“重点高中”闻名全美,特别是超过百年的史岱文森(Stuyvesant)高中,校友中已经有四位诺贝尔奖得主,是进入常春藤和其他美国名校的跳板。一旦削弱考试入学制度,目前在这些名牌高中比率超过一半的亚裔学生的精英教育机会,将会大大减少。 大纽约区是华人积聚之地,大部分都是辛苦劳作的工薪阶层和小业主,全力打拼,为子女创造教育机会。《纽约时报》月前便报道一对在餐馆打工的大陆移民父母,培养儿子进入名牌纽约大学的例子。上述威胁到华裔教育竞争优势的最新事态,值得美东地区华人社区的高度关注。 (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2014-06-26 14:31 ………………………………………………….. 附B. (2014-06-10 14:49 转载】 甲甲重阳建议您读读“教育就是要教会如何适应生活的不确定性”,关于新学校,虎妈,慕客Mooc及其他 教育要创新。全世界教育都在创新。哥伦比亚维姬“新学校”实践、中式虎妈vs甜妈、美国高科技慕客等等都在冲击传统课堂。。。甲甲重阳建议您读读下面转载的报道<教育应该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在信息文明发韧、人本跨越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真正引擎之际,这篇短文的观点、传递的信息和气息,是每一个有梦的中国人都不能忽略的。 原文见于新华网新华论坛2013年12月20日14:00:3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全文如下: 一年一度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简称WISE)日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政府、企业、媒体、教育和非政府组织领军人物汇聚美丽的沙漠之城,围绕“为了生活重塑教育”这个主题,讨论“教育如何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教育创新,享受诺贝尔奖一样的待遇 过去的几十年,哥伦比亚不断遭受政治冲突。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导致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学生辍学现象增多。如何吸引孩子们重回课堂,让他们有机会学到受益一生的知识? 2013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个人教育奖获得者——来自哥伦比亚的维姬·科尔伯特女士,与同事共同创造了“新学校”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哥伦比亚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教育质量,也因此为人所熟知。 自1975年以来,维姬·科尔伯特始终孜孜不倦地在社区、家庭、研究机构和决策者之间建立联系。在她构建的“新学校”中,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还可以在图书馆、运动场,甚至社区里。同时,学校实行灵活的分级教学,学生什么时候达到教育目标就升级,而暂时离开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随时重启学业。 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拉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墨西哥、加勒比地区、东帝汶和越南,全球500万儿童因此而受益。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谢赫·阿卜杜拉·本·阿里·阿勒萨尼表示,教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而创新峰会奖励的正是那些通过创新方案为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项目,让他们享受诺贝尔奖一样的待遇。 亚洲“虎妈”,已经开始悄然改变 明天的教育会是啥样?未来学校该提供怎样的课程?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三天的峰会中,各方领军人物就教育未来发展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虎妈’将会退出舞台。”谈到未来的教育,香港大学教授程介明如此预测。“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原来,人一生可能只需要做一份工作,学会一种技能。现在,知识不断更新,工作总在变化,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英国数学家沃尔夫拉姆对此持相同观点。“现在电脑已经完全胜任计算的工作,可是我们的教育仍然把80%的时间用在练习计算上面。这样的教育不能满足未来需要。” 学者们的观点在生产一线得到了证实。“随着机器人时代的来临,单一技能型的人才将被淘汰。我们更欢迎能解决问题的综合型人才,这才是人脑与电脑的根本差别。”广达电脑首席技术官张嘉渊说。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如何改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 在程介明看来,这样的改变已经悄然开始。演讲中,提出“复杂思维范式”的法国当代大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引用了卢梭的一句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正如卢梭所言,教育应该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在我看来,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这些不确定性。” 沃尔夫拉姆也提出了未来数学学习的理想模型:第一,提出正确的问题;第二,把问题抽象成模型或公式;第三,计算;第四,在实践中验证。 “过去的几百年,我们一直在关注知识;现在,我们关注运用知识的能力。”智利某教育董事会主席凯罗尔认为,“考知识容易,考领导力、创新力很难。在这一方面,世界各国都没有成熟经验,教育界还需要更多探索。” “慕客”来袭,教师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漫步现代学习世界,会发现,学习模式真的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对着电脑学习,许多上班族在“慕客”上随时“充电”。传统课堂被打破,教师角色逐渐淡出。 皮特·米彻尔斯最初的梦想是,通过技术,把高质量的课堂送到非洲孩子的身边。现在,他是慕课三大平台之一“在线课程”(edX)的首席科学家。“‘慕课’就像一个广阔的优质资源池,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 来自果壳网的刘旸博士对这个新课堂充满信心,“’慕客’就像一本许多优秀教师合力编写的大书,让学习者可以畅游知识天地。在线上课堂,大家组成学习小组,热情地讨论与分享,这样愉快的感受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满意度大大提高”。 在这些技术派眼中,毫无疑问,未来传统课堂会消失。“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用什么取代课堂以及重新定义教师价值的问题。”皮特·米彻尔斯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院长熊璋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项艺术性的事业,不同教师会教出不同的学生;如果都由机器统一来教,没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 峰会上,主持人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千名嘉宾。调查的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教师永远不可替代。但90%的参会者承认,在未来5年,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 “‘慕客’是一个好东西,但要想取代学校教育,现在还不太可能。”台湾逢甲大学校长李秉乾认为,“慕客”会倒逼教学改革,比如,学校需要更开放,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感受,教师也要从传授者变为学习辅导者。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怎样把科技作为方法而不是作为目的来实现高质量教学。”国际教师职业观察机构主席丹尼斯总结道。 上一篇:甲甲重阳赞韩国虎妈纷纷觉醒 2014-06-10 14:49 …………………………………………………… 附C. 【甲甲重阳转载】 我国高教系统将转向何方?如何转? 甲。高考改革非常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和有关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和制定总体方案,会择期公布。乙。 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核心是要建立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先从现有的本科高校划出一部分,推动它们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 600所本科学校转型表述不准确. 详细解释见以下全文。 出处:卡卡格 014-06-27 08:20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 人民日报 国新办今日举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针对此前“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以及“高考将分为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两类”的说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释。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教育部将引导和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有媒体提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有一些普通高校要转型成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对此解释,“许多媒体报道‘要推动600所本科学校的转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 葛道凯介绍,国务院发文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核心是要建立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先从现有的本科高校划出一部分,推动它们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学校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一部分专业转型。对于独立学院,如果它们是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鼓励它们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的高等学校。对于2000年以后新设的高等学校,鼓励它们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学校。 此前,“高考将分为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两类”的表述也备受关注。对此,葛道凯回应,“高考改革非常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部和有关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和制定总体方案,会择期公布。” 葛道凯介绍,根据去年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有传统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考试招生、对口招生、技能拔尖人才招生、某些专业的长学制培养等6种途径。他介绍,通过传统高考升入职业院校的考生数量会逐步减少。 “去年高职总共招生318万人,其中144万人是通过非高考形式录取的,非普通高考学生占到43%,高职教育的考试招生改革已迈出实质步伐。”葛道凯介绍,“下一步改革有两个明确方向,第一个就是专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要逐步扩大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招生比例,本科学校要逐步扩大面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招生比例;第二个方向是要逐步扩大面向在职人员的招生比例。” 此外,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流失率较高的问题,葛道凯介绍,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面临同样难题。在国内,流失率跟地域性有关,东部地区如浙江、江苏、上海,几乎没有流失;西部地区,如陕西、新疆、甘肃等流失率稍微高一些。 针对就业准入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介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两类,一类是准入类职业资格,涉及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定职业工种,它的前提是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近年来,不少行业和单位一直要求增加持证上岗的比例,但有些行业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下一步要加快制定《职业资格设置管理条例》,研究制定职业资格目录,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职业资格予以取消;第二类是水平评价类,将进一步减少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加大职业资格清理力度,取消一批职业资格,坚决杜绝乱考试、乱发证的现象。(记者 赵婀娜) 系统分类: 教育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下一篇:B城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期末复习冲刺的一天,日记、感言和评论       2014-06-27 09:44


文章附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4-07-14 02:21【原创】 芬兰,教改成功的世外桃源?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