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1 08:40【转载】 俄中两位翻译大将,苏和冀

瞭望台 陈列 本报特约 为赫鲁晓夫至戈尔巴乔夫历任苏联领导人担任英语口译的传奇人物维克托·苏霍德列夫(Viltor Sukhodrev)上周五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1岁。 苏霍德列夫口译生涯30多年,是冷战时期美苏历次峰会的常客,上镜率高。据法新社报道,赫鲁晓夫象征超强对抗的经典名句:“我们会埋葬你们”(We will bury you),便是出自他的口译。 从艾森豪到老布什,苏霍德列夫因工作关系接触过七位美国总统。 苏霍德列夫退隐多年,但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致哀,赞他是“卓越的外交官和翻译,曾直接参与美苏间的重要外交大事”。声明也说他的“丰富内涵、敏锐观察、幽默和人情味”将永受世人缅怀。 翻译是外交工作重要部分 俄罗斯国营电视台当晚还破格播映了他为赫鲁晓夫和布列兹涅夫等人当口译的历史照片和录像片段。欧美主流媒体也以显著篇幅报道其死讯。 一名“御用”口译员死后如此荣哀,其江湖地位可想而知。 翻译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水平的高低、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外交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影响外交对话的效果。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白宫岁月》里,赞苏霍德列夫是“功力深厚、临危不乱”的顶尖翻译。 尼克逊总统十分信任他的翻译功力,因此在1972年与布列兹涅夫会谈时表示,美方的翻译无需参与,只要苏霍德列夫在场即可。 尼克逊在回忆录里写到:“有人向我提出国务院翻译也应在场。但我知道苏霍德列夫是一位卓越的语言专家,他的英语和俄语一样行。而且,我相信如果只有一位第三者在场,布列兹涅夫会比较自在和畅所欲言。” 苏霍德列夫有多顶冠冕 多年来,外国媒体给苏霍德列夫戴上了多顶冠冕,《纽约时报》称他为“翻译之王”(king of interpreters), 其他媒体称他是“苏联领导人的影子”(shadow of Soviets leaders)和“翻译员中的大将”(general of interpreters)。 苏霍德列夫最后一次挑大梁,是1987年见证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华盛顿签署废除中程核武器条约。此后他退居幕后,在外交部和联合国秘书处供职,不再抛头露面。1999年出版回忆录《舌头是我的好朋友》,他说这本书是凭记忆总结30多年的口译生涯,没参考历史文献。 苏霍德列夫的翻译生涯经历非凡,让人想起和他几乎同期的中国外交界名嘴冀朝铸。 冀朝铸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担任英文翻译,有“红墙第一翻译”之称。他在外交部40多年,还曾出任驻英国大使和联合国副秘书长。 跟苏霍德列夫一样,冀朝铸曾被外国媒体热捧。 1979年他随邓小平访美时表现特出,纽约时报还写了一篇社论《不可或缺的冀先生》(The Indispensable Mr Chi),慨叹堂堂美国竟然没有像样的中文翻译。 其实,美国不是没有中文口译人才,而是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给了中方翻译大显身手的机会。 文革前当过毛和周英语翻译的章含之,在2002年出版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就提起周恩来挺欣赏尼克逊访华时的首席中文翻译查尔斯·弗里曼(Charles W. Freeman),即后来鼎鼎大名的中国通傅立民。 白宫现任首席中文翻译吉姆·布朗(Jim Brown)已服务过几任总统,但他为人低调,外界对他不熟。 两年前,纽约时报上海分社主任张大卫(David Barboza)采访过冀朝铸和介绍他的英文回忆录“The Man on Mao’s Right: From Harvard Yard to Tiananmen Square, My Life Inside China’s Foreign Ministry”,封面是他和毛泽东的合照,他站在毛的右边。不知为何,中文译本却把他写成毛的“得力助手”。其实,冀朝铸更早之前已出过口述中文回忆录《从“洋娃娃”到外交官》,记述自己在翻译生涯中遇到的一些逸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4-06-01 08:40【转载】 俄中两位翻译大将,苏和冀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