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0 14:04【转载】 “醒狮”说

新加坡早报载文讨论“醒狮”, 原题及全文如下: 《BBC:习近平“醒狮”比喻说服力有多大?》 2014年03月29日 | BBC:习近平“醒狮”比喻说服力有多大? 2014年03月29日 | 更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3月27日)结束对法国的访问行程时,用“睡狮已醒”比喻现在的中国,并形容中国这头醒来的狮子“和平、可亲和文明”。 这篇讲话的文稿在中国门户和社交网站被大量转发,网民的赞、骂或调侃声中,也有正色分析和评议,还有考证“睡狮”说究竟是否出自拿破仑之口。 习近平在巴黎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致辞时提到“中国梦”将带给世界机遇、和平和进步,并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在法国的中国事务评论员张伦对BBC中文网表示,习近平用“睡狮已醒”的比喻,希望传递的信息很明白,是要告诉世界,中国已经崛起,实力大增,发展进入重要阶段;而针对“中国威胁论”,表示希望外界不必畏惧中国的崛起。 可是,中国腾讯微博上,“布同的声音”说:“习总比较委婉的说中国是只热爱和平的狮子,就是说虽热爱和平,但总归是狮子,惹毛了也咬人的。” 内政方面,网民“小张”的评论颇具代表性:“醒了也得有牙有爪才行啊,又老又病的没牙没爪的狮子醒来有用吗?” 张伦表示,“和平、可亲、文明的醒狮”出自中国最高领大人之口,如果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期许,应该赞许,而听者如何解读另当别论。 在他看来,考察中国的内政建设是否体现了制度、文化建设的文明和可亲,对外是否担当起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判断这头醒狮究竟是否和平、可亲和文明的关键。 他认为,无论“醒狮”说表达的是否中国当局的期许,要让外界接受这一比喻,“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猛狮还是刺猬?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教授曾锐生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则表示,其实“醒狮”说的含义已经包含在胡锦涛时代的和平崛起论和习近平执政后提出的中国梦说法中,意思是“中国已经高高站起来了,请大家尊重我们。” 他说,尊重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中国在自身崛起令西方生畏时又抛弃了外交上韬光养晦的原则。 按拿破仑所言,中国是东方睡狮的说法,后半句是警告,是说别吵醒这只狮子。曾锐生说,那说明当时西方不敢对抗中国。 而用“和平、可亲、文明”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本属猛兽的狮子更说不通;狮子怎么会“可亲”? 马航客机事件中,不少中国民众在网上批评政府对外太软弱,呼吁政府给国民撑腰,讨回公道。 有微博用户就习近平“醒狮”说发表评论说:既然醒了,那就把马航的事办了吧。 曾锐生认为,马航事件上中国网民关于“政府软弱”的言论和气势正可展示“这只可爱的睡狮醒来后的样子”。 Pages 1 2 下一页 › 尾页 » 他说,面对这样的气势,国际间难免会有人问,那你要怎么样? 告别韬光养晦 中国《新京报》一篇考证“醒狮”来源的文章写道:“唤醒睡狮,以醒狮作为未来的国旗、国歌的形象,逐渐成为清末民族主义者的共同理念。正是由于醒狮符号与同盟会革命宣传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醒狮符号得到了清末革命家们的频繁使用。 “经过了清末革命宣传家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睡狮很快就成了一个通用的政治符号,只要说到疲弱的中国、蒙昧的中国、潜力的中国、甦生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几乎都可以使用睡狮来指代。” 曾锐生认为,既然“醒狮”说是在中国梦和和平崛起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合乎逻辑的解释是中国抛弃韬光养晦外交路线后,狮子醒了。 张伦认为,重提“醒狮”之喻和不提韬光养晦,两者确有内在联系;也许习近平也有用这个比喻向中国国内部分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点头。 他说,站在旁观者立场看,中国告别韬光养晦路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国自身经得起挑剔、考量,需要怀着平常心与世界互动,谦虚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毕竟,在制度和文明发展方面中国基础薄弱;经济迅速崛起时,无论政治精英还是民间意见领袖,更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 署名WanGqI-LALA腾讯用户的帖子似代表了中国网民中较平和、中立的看法:“独立和平发展是必然,大势所趋。仁慈的背后也应有力度,但不是当一个刺猬。” 张伦指出,外界对中国的崛起心存警觉,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官方和民间的某些表现有关。 这些被他称为“骄狂”、“自我膨胀”的表现折射出一种“受压迫太久后终于翻身扬眉吐气”的民族集体心理。 而这种心理转变成行动,可能会导致害人害己的灾难,他说。 来源:BBC中文网 Pages « 首页 ‹ 上一页 1 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4-03-30 14:04【转载】 “醒狮”说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