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直言乐,佛家大念苦,殊途同归,
原文及出处如下
《论语》中为何没有“苦”字?http://13931470878.home.news.cn/blog/a/0101000000000CD11935527C.html 儒家学者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偏于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而实际上,在儒家学说的创始时代,他们也有天真纯朴的一面。例如,谈论人生获取快乐的途径时,他们就跟儿童似的,直抒胸臆,毫不掩饰。 《论语》中,充满了快乐色彩的词语。总共只有一万一千多字的《论语》,“高兴、快乐”意思的“乐”和“说(悦)”,各出现过10多次。 仅 以“乐”字为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这是讲自然景物给予人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这是讲亲友相见给予人的快乐;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里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这些是讲境遇给予人的快乐;“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 而莫予违也。(子路)”“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了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这是讲行为之乐;“未若 贫而乐。(学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回也不改其乐。(雍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述而)”“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阳货)”这些是讲适度合理的心态给予人的快乐。大略言之,外在事物,自身的努力,内心的调整,都可以 使人感到快乐。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3-06-15 21:40 【转载】 儒家直言乐,佛家大念苦,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