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知 识型经济的说法已经
是过去式,未来的经济竞争尤其取
决于创新能力。除了数理化等“硬知
识”,创新所需的更多是基于对未知
的好奇、对人性的体会、对环境的
感 受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多来自于
人文艺术等“软知识”。唯有双管齐
下,才有可能培养创新经济所需要
的人才。从专才伙伴计划的构思设
计,这方面的考虑显然都有 所兼
顾。
full text:
zaobao社论:善用全社会的教育资产
2015年09月24日
社论
2015年9月24日
教 育部长王瑞杰在今年的部门工作蓝图大会上宣布,将邀请各领域如艺术、企业管理、体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专才,成为教育合作伙伴,借助伙伴个人的社 会人脉与资源,提供各中小学额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主办工作坊、讲座、实习机会和学习之旅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并激发他们对未来志业的想象。至今参加计 划的伙伴包括导演陈子谦、词曲创作人梁文福、企业家周士锦和帆船总会会长陈智龙医生。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则是以机构身份加入计划。
王 瑞杰在宣布计划时指出,并非所有学校都享有相同的社会资源,一些比较新的学校就缺乏广大的校友网络。因此,这些专才伙伴将让更多学校受惠,让每一所学校都 是好学校的愿景更接近现实。专才伙伴计划的最终目的,固然是增加学生的职业前景,但是却没有把计划的内容,局限在“实用”的层次,也包括了人文艺术等陶冶 性情的内容。这是可喜的进步,反映教育当局更重视全人教育,不只是专注于为经济培养未来的员工。
在 教育的考量以外,经济的目的并非毫无正当性。很多国家的教育体制正是不重视经济的需要,结果培养出许多无法胜任新经济条件需求的毕业生。这不仅是教育资源 的浪费,长远而言也将造成社会问题。本地教育体制在过去为人诟病之处,恰好是过度重视经济考量,结果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训练。这不但导致雇主嫌弃本地毕业 生缺乏主动性和想象力,也形成社会普遍对文化问题关怀不足的毛病。从专才伙伴计划的构思观察,这样的情况已经有所修正。
从 基础教育开始就展现了对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视,归根结底还是关系到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问题。知识型经济的说法已经是过去式,未来的经济竞争尤其取决于创新能 力。除了数理化等“硬知识”,创新所需的更多是基于对未知的好奇、对人性的体会、对环境的感受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多来自于人文艺术等“软知识”。唯有双管 齐下,才有可能培养创新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从专才伙伴计划的构思设计,这方面的考虑显然都有所兼顾。
在 更宏观的战略层面,这也同新加坡要打造“智慧国”的宏愿息息相关。早在1992年,政府便提出了“2000年资讯科技计划”,并在2005年推出“智慧国 2015计划”,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发展资讯科技的基础设施。去年底,政府成立了直属总理公署的智慧国咨询与行政办公室,要在十年内将新加坡发 展为全球首个智慧国。这个新阶段的重点,显然已经不是硬体设备,而是形成软体生态环境所需的人才,其中又以富有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的创业人才为主。
联 系回教育部的专才伙伴计划,其中一个可能的结果,是通过与这些专才的接触,启发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养成他们愿意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这正是创新企业家 所必须有的品质。如果有足够的学生在未来愿意投入创新,他们将是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核心能量。这显然比只是培养能在未来创新经济环境里具备就业能力的毕业 生,又更胜一筹。无论如何,保持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就是保障未来的重要举措。
专 才伙伴计划另一个值得嘉许的亮点,在于借助社会更广泛的资源,让所有学校都能受惠。让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愿景,自提出后就引起不少议论。毕竟国人的普 遍经验都认为,名校具备了一般学校所没有的优势。专才伙伴计划再次证明,教育部确实在积极用行动改变这种成见。从建设包容性社会的理想审视,这个愿景非但 值得努力,而且并非是不能实现的空中楼阁。
游客:游客[117.114.129.*] |
举报 |
是的,科技创新需要数理化等硬知识,也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
2015-09-28 14:40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2015-09-28 01:23 【转载】 教育界的他山之石:新加坡动员全社会资源支持教育的计划值得我国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