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电子健康给医学工程和人类健康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part 1历史回顾与国际国内现状分析
●特邀嘉宾: 萧绍博( 中国电子学会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863 项目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兼电子健康专题组组长, 北京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E-Health 的英文概念
E-Health is an emerging field in the intersection of medical informatics, public health and business, referring to health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delivered or enhanced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电子健康技术将成为解决健康领域根本问题的利器, 引领未来国人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
同时, 也为医疗器械和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日渐清晰的电子健康概念
电子健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多支学科队伍, 其发展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 其难点首先是相关学科资源的整合, 是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04 年 10 月启动的国家 863 项目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设立了电子健康(E- Health)专题。一年多来, 初步形成了包括医、工、政、企、学各个领域的专家群体, 并向科技部提交了研究报告及向科技部内外多个部门提出了建议。笔者作为这个专题组的组长, 曾综合有关专家的意见, 并在有关报告中提出, 国家电子健康体系的建设应当从卫生和计生两个系统、医院和社区两个起点、疾病和健康两个方面同时推动。
这里, 我们把电子健康体系定义为一个大概念, 它是支持国民医疗与健康的 e 平台, 服务范围覆盖所有疾病控制和医疗保健的管理及服务、保障( 保险) 和有关的药品及医疗器械供应、质量控制与监督, 以及与人口和健康相关的科研、教学和科普等。这个电子健康大概念包括但并不等同于数字医疗, 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医院、电子病历和疾病预警系统。
实际上, 电子健康的概念有多个来源、多重涵义, 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支学科队伍。
诊疗设备的数字化
近一二十年来, 诊疗设备的数字化已从仅输出数字化发展到全数字化设备。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显示了影像资料抓取、录入、存储、传输、检索、管理的极大优越性, 由此直接产生了数字医疗技术的概念, 它是相对于模拟技术而言的。影像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医疗技术的核心, 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也就成了数字医疗学界的主体, 北美放射学会就是一支具有代表性的力量。诊疗设备数字化是智能化、网络化的必要前提, 但早期的医学影像软件是由生产厂家围绕单一装备开发的, 往往一机一系统, 连科室内联网都曾是难题, 这是我国目前推行电子健康的最大难题之一。
病历记录的电子化 早在 1966 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院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化的记录系统, 这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类似系统的医院之一, 已累计 100 万患者的记录。病历记录的电子化最初只是将手写记录计算机化, 成为自由撰写的电子版病历, 目前已经发展到结构化的记录, 利于检索、管理和研究。由此产生了以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其主导学科是临床医学和医学信息学, 其主导力量是临床医学专家和医学信息专家, 这也就形成了电子健康的核心。2005 年, 美国总统决定在未来十年全面实现临床病历计算机化, 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 下拨了专门经费。美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非 IT 技术, 而是医生尚未普遍采用规范的病历记录。迄今为止, 我国对此感兴趣的首先是来自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 而不是临床医学专家。也许正是这原因, 我国官方才正式使用电子健康(E- Health) 这个术语, 是纳入推动下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支持的现代服务业 (E- Service) 的主题之下, 和人口与健康主题并行, 而不是像生物科学技术那样, 全面渗透到人口与健康主题方面。这和上述欧美的发展态势明显不同。
医院管理信息化
与上述病历记录的电子化和诊疗设备的数字化同时发展起来的是医院管理信息化。在我国, 医院管理信息化长期与诊疗流程脱离, 老百姓感受到的基本是没有诊疗内容的医院收费系统信息化, 而且一家一个样, 一个开发商一个样, 根本无法互联互通, 也很难及时更新, 已经引起业内许多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这是我国推动以人为中心的电子健康体系建设的又一障碍。这其实涉及到信息化的根本理念问题。只有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 以业务流程信息化为主线, 以提高诊疗效果、防止医疗差错和事故、改善服务、提高效率、避免浪费为目标, 才能实现病历记录电子化、诊疗设备数字化和医院管理信息化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建成本来意义的 “数字化医院”, 这就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院内网络化医疗服务系统, 是电子健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枢纽。只有到了这一步, 电子健康———以电子信息技术支持的,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与管理系统, 才可能真正出现。建设国际标准的数字化医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 也为从事医疗器械和医用软件开发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关键是要从实现网络化的医疗服务出发, 摆脱单一设备研究开发产品的思维定势。
医疗服务的网络化和远程医疗
上述医疗机构内的管理与服务信息化进一步延伸, 就发展成为覆盖医院、保健院、药品及医疗设备供应与销售机构、保险和社会保障等所有相关机构的医疗服务与管理信息网络, 形成一位患者一套病历, 跨机构、跨地域、跨部门均有效。由此形成的网络化服务可包括电子处方、远程医疗、远程专业会诊和移动医疗, 还可支持人口健康及疾病的监测和服务与管理的质量及效益分析。这个时候, 由欧洲率先用起了电子健康(E- Health) 术语, 从而形成了电子健康的概念。他们把这看做是 IT 技术应用从制造业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之后, 向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见图 1。至此将导向一个以人为本, 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新时代。北欧国家医疗服务的网络化和远程医疗已经发展到较高的阶段, 全面实现了初级保健机构的联网, 医院的全面联网也已指日可待。我国也已注意到这方面的发展趋势, 预计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贯彻新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过程中将会给予进一步的重视。
医学模式现代化
由于信息、生物和材料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由于老百姓的需求和疾病谱转变的大趋势, 疾病的预防和医疗保健模式正在实现半个世纪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倡导的医学模式的大转变, 即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健康为导向, 从以医院为中心发展到以社区为基础, 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包括社会心理学干预的综合模式, 同时也是从一位患者一套电子病历, 进一步发展到终身电子健康档案(HER)———这是电子健康发展的最新动向。“瑞典、丹麦和挪威等北欧三国已经全面配置了初级保健系统。初级保健系统在这些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80%的药物处方来自于初级保健系统, 这些处方基本都得到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在这里, 居民已经开始利用因特网在家里向医生请教。与此同时, 网络化的远程教学、网上科普也已经以更快的速度普及。两者结合的结果, 使网上医学教育、医疗咨询和健康管理逐渐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同时, 社会医学和心理学也将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 在终身电子健康体系的框架下得到空前的发展。电子健康引领的这些进展意味着工业经济时代围着疾病转的服务模式的终结, 取而代之的将是信息时代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促进工作和医疗保健服务。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和医疗健康决策科学化
这里的决策是指高级管理决策, 尤其是指临床决策, 也就是诊疗决策。迄今为止, 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主要还是依赖于医生的经验, 不论外科内科均如此, 甚至预防医学也是。尽管这些经验往往基于近现代生物化学和物理的科学检验手段以及小样本临床研究的支持, 实际上离循证医学的要求相差甚远。近代医学由于化学(19 世纪) 、物理(20 世纪) 的大规模引入, 先后产生了两次飞跃, 为控制大规模传染病、全面提高人类卫生状况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它见物不见人, 见病不见人, 重共性忽视个性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老百姓的需求, 因为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经进入控制小概率事件的时代。疯牛病、非典、免疫接种的严重不良事件都是极小概率事件, 远比交通伤亡事故发生率低, 但为公众所高度关注。目前, 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全面介入, 近代医学的发展正形成以电子健康为标志的第三个飞跃, 彻底解决免疫、用药的严重不良事件, 根本上控制癌症等慢性病和疯牛病等新发传染病提供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平台。其核心之一就是大力倡导基于极大样本的观察与科研结果的循证医学, 建立个性化的电子健康知识体系, 逐步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决策科学化, 见图 2。
Personalized E-Health
图 2 个性化的电子健康知识体系
医学科学发展的人本化 上述近代医学发展以电子健康为标志的第三个飞跃, 预示着近代科学和技术发展进入了人本科技时代。如上图所示, 电子健康不仅是一个健康领域的公共信息技术平台, 而且还是医患双方和管理者、生产销售者共享的网络体系, 实质上它还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仓库, 一个复杂的疾病与健康知识的管理系统, 是人口与健康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真正资源库。这种资源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是老百姓享受个性化的医疗保健健康指导, 实现健康长寿和美好愿望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目前, 人们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理论把握远远胜过对最简单的生命现象的把握———前者是可以精确计算、精确把握的物理学( 力学) 工程, 要精确到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细节; 后者是迄今为止远远没有认识清楚的生命现象, 只能靠试验, 靠统计归纳, 实际是对生命现象的经验式的调整。与物理、化学相比, 生物医学还处于幼稚阶段, 人工制造生命的工程远未开始。然而, 由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 一个崭新的生命科学时代已经接近开启的前夜了。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结合, 就成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技术体系的主体, 由此将实现个性化的健康服务。这需要政府的长期引导和支持, 见图 3。
R&D activities at EC
图 3 1991 年以来欧共体框架结构(FP2~FP6) 推动电子健康走向个性化
总而言之, 电子健康一方面是近代医学与健康事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另一方面又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本质上它是生命科学与电子信息及工程学结合的产物, 将引领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健康服务与管理模式的巨变, 为医疗与健康领域的科技、教育和产业界提供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未完待续——part 2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对策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全民健康信息力讲座第六讲当医学碰上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