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状态下的传染病
一个人得了某种急性传染病,多数情况下只有两种结局:死亡或者免疫。前者很好理解,后者指的是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统“认识”了这个病原体,下次再遇到它的话就不会中招了。
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急性传染病才会转变成慢性传染病,比如HIV病毒反转录成DNA之后整合进了宿主的基因组之中,或者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后转变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躲进了宿主的细胞核之中。这两种情况都比较罕见,本文不再讨论。
死亡和免疫这两种结局都不是感染之后立刻就发生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这个被感染的人就变成了传染源,负责帮助病原体找到下一个宿主。一个感染者传染其他人的能力可以用“基本传染数”(R0)来衡量,如果R0值大于1的话,只要假以时日,这个病一定会传遍整个群体。
想象一个封闭的小规模人类社群,当某个病原体传遍所有人之后,它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灭绝。事实上,这就是原始社会阶段绝大多数人类病原体的终极命运,很可怜的。当人口数量急剧膨胀,地球上终于出现了城市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人口数量大,城市里每时每刻都有婴儿出生,这就相当于为病原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宿主,病原体们终于看到了永生的希望。
原文链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慧康网 » 抗疫日记—学习“传染病”和“群体免疫”20200318